大型管理软件支持“多业务模式并存”分析
- +1 你赞过了
导语:使用业务模式来组织企业的管理活动,能够方便引入管理实践、简化应用实施、降低管理成本、快速适应业务变化。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NC产品首席设计师史周军先生在基于多年从事管理软件研发经验基础上,对大型管理软件支持“多业务模式并存”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技术解决方案。
业务模式是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处理特定业务问题所形成的可重用的解决方案。如,针对企业的采购问题,可以选择使用如下几种解决方案:
(1)集中订货、集中收货、集中开票;
(2)集中订货、分散收货、分散开票;
(3)集中订货、分散收货、集中开票;
(4)集中定价、分散订货、分散开票等。
每种业务模式都有其优缺点,企业往往会依据不同类型的采购物资采用不同的模式。
企业选择不同的业务模式通常需要建立不同的组织模型、角色模型,需要使用不同的业务流程,需要调用包含不同业务规则的业务服务,需要处理不同的业务对象等等。这就对管理软件提出了多业务模式并存的设计要求。
研发支持多业务模式并存的大型管理软件需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主要包括:需要从广泛客户的管理应用中分析和提炼出大量的业务模式,并对软件需求进行组件化分析和服务化设计,使其具备灵活、扩展、可组装等能力;需要提供企业建模工具,在不需修改程序代码及重新部署软件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完成业务模式及组成部分的创建及调整;需要具有支持业务模式管理、创建、启用、监控、停用等全过程的生命周期管理;需要具有支持多业务模式并存的基础技术设施等等。
下面是笔者为管理软件设计的能够较好解决上述挑战,实现支持企业多业务模式并存的技术方案。
图一:支持多业务模式并存的技术框架
首先,该技术方案采用了业务组件化分析和组件服务化设计的方法。在从企业客户管理应用中提炼出大量业务模式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业务模型,然后对业务模型进行组件化分析,划分业务职责并确定组件边界。本方案使用的业务组件模型如图二所示。
图二:业务组件模型
业务组件主要由业务目的、业务活动、业务对象、业务服务、业务策略和组件治理等六部分组成。业务组件形成了组件内高内聚和组件间低耦合的一个边界:一个业务组件内部支持紧密耦合,保证应用的性能;业务组件之间要求松散耦合,支持应用组装和组件的重用。在分析业务组件的基础上,将业务模式的功能需求反映在软件的设计模型中。
业务组件设计的关键在于将业务组件基于SOA进行服务设计,参考Oasis的SCA和SDO规范,本方案的服务组件与服务组装模型如图三所示。服务组件支持组装,可以将几个服务组件根据需要组装成一个新的服务组装组件,组装组件可以根据需要把内部服务组件的服务作为自己的服务暴露出来。基于服务组件模型,使组件功能以可重用服务的方式提供出来,基于服务实现软件的应用组装、流程组装、服务组装等。
图三:服务组件与服务组装
业务模型组件化分析和业务组件服务化设计为管理软件带来了灵活性、扩展性,以及基于组件的共享、重用及组装等能力,为软件支持多业务模式并存及快速适应业务模式变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本技术方案提供了动态企业建模(DEM)平台,如图一所示。通过DEM平台包含的各种企业建模工具,在不需要修改程序代码及重新部署软件的情况下,就能够完成业务模式的创建、修改等活动。动态企业建模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企业结构与管控建模。实现对企业组织地点的管理,这些地点可能或安装企业管理软件。支持针对企业结构建立企业管控的策略、模型及规则等。
2)组织建模。支持多级集团和多组织建模。每个业务单元可具有不同的组织职能,如采购职能、生产职能、销售职能、HR职能等,企业可以根据需要为业务单元设置其需要具有的组织职能。
3)流程建模。根据业务需要将流程划分为审批流、工作流、业务流等类型,以针对性地解决管理软件中的各类流程问题。审批流和工作流引擎支持XPDL,业务流引擎支持BPEL,两者的建模工具均使用BPMN进行描述。通过流程建模工具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实现各类流程的修改或个性化定制。
4)服务建模。服务建模定义了软件提供的各种服务接口,以及接口实现的注册。实现封装了软件中需要处理的业务规则,一个服务接口可以有多个处理不同业务规则的实现。使用建模工具可以为一个服务接口注册多个服务接口的实现。服务模型信息将被发布到元数据库中。
5)业务对象建模。使用业务对象建模工具能够实现对现有的业务对象进行扩展,包括扩展新的业务对象或者扩展业务对象的属性。原则上不允许修改或删除已存在的业务对象或对象的属性,以保证业务对象的兼容性。建模工具能够将对象模型发布到元数据库中。
6)应用建模与组装。使用应用建模工具为业务模式设计功能界面、查询、报表、打印等各类应用模板,支持组装应用。
7)特定领域的平台建模。主要解决特定领域的业务灵活性需求。例如,会计平台实现业务系统的单据对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业务对象的映射模型及自动转换。业务计划平台能够支持多个领域的业务计划的建模,并提供运行引擎等。利用这些特定领域的平台能够提升其对应领域适应业务模式变化的能力。
8)用户与角色建模。支持企业对用户、角色、权限资源、授权类型等进行建模。支持集中授权、分层授权及混合模式,可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不同的用户与角色模型。
再次,本技术方案提供支持覆盖业务模式全生命周期的业务模式管理。包括对业务模式体系,业务模式涉及的流程、服务、业务对象,以及业务模式之间的关联关系等进行管理。提供对业务模式的创建、启用、停用、运行时检测、业务活动监控及绩效评估等功能。业务模式库中提供了管理软件预置的各个领域或行业支持的业务模式。
覆盖业务模式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如图四所示。业务模式管理过程包括从业务模式从规划、设计,到业务模式的运行、监控与评估等覆盖业务模式生命周期管理的全过程。
图四:业务模式生命周期管理
业务模式的启用与停用。业务模式启用过程包括选择业务模式、业务模式初始化和业务模式启用等三个阶段(见图五)。业务初始化过程中的发布元数据和发布模板等活动等均可自动执行。发布元数据时,主要采用合并策略,即支持多种模式的元数据,是各种模式需要的元数据的并集。发布模板时,采用增量发布方式,如果已存在相同内容的模板,则只需设置该模板的使用对象等补充信息。初始化完成后,先进行运行时检测,以验证业务模式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如果检测通过,则可以为其设置启用标识并投入使用。业务模式可以停用,停用后的业务模式,新应用将不能使用。而正在运行的应用实例,依然可以使用已停用的业务模式完成业务处理。即,模式的停用不影响使用该模式正在执行且还没有完成的应用。
图五:业务模式启用过程
业务活动监控和绩效评估功能主要是针对业务模式包含的流程、服务、业务对象等进行运行时的动态监控。通过事件、日志、快照及基于会话的多层穿透等技术,对业务活动的响应时间、运行效率、占用资源、异常状况等进行评估,并可提供运行分析报告,为业务模式的改进提供依据。
最后,本技术方案提供管理软件支持多业务模式并存的各种基础技术设施。这些基础技术设施对软件系统同时支持多种业务模式提供了可行性保证,主要包括:
1)应用资产管理。应用资产是指那些在软件系统中创建出来的对象,如新定义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新创建的实体、属性,新创建的模块,新建立的界面模板、报表模板等各种类型的资产。应用资产管理够记录资产的创建者、资产的版本以及资产的开发信息等。资产的版本不仅包含业务模式的版本,也包括业务模式包含的各种资产的版本。在产品升级时,应用资产管理为支持业务模式的兼容性提供了基础信息。
2)个性化框架。该框架可支持用户级、角色级、组织级、本地化级、行业级和系统级等不同层次的个性化。统一的个性化框架是实现大型管理软件支持多种业务模式并存的基础技术。例如,可在软件中为不同的行业配置不同的业务模式、报表模板和行业术语,为不同的组织、角色设置不同UI模板等,以支持企业基于业务模式的灵活使用。
3)元数据服务。元数据服务能够提供在建模过程产生的模型信息,包括服务模型、业务对象模型、数据模型等。元数据在企业建模及设计模板中可以被使用,如流程建模、用户角色建模、UI建模时会使用服务、实体、属性等元数据。元数据服务是支持动态企业建模平台的基础技术。
4)兼容性管理。在同时支持多种业务模式时,需要保证软件应用模型及模板的向后兼容性。可以对应用进行扩展,但对已经使用过的业务模式,以及其包含或依赖的流程、服务、实体及各种模板,可以停用但不能修改或删除它们。这样不仅保证了业务模式的兼容性,也能够满足大型管理软件系统审计的需要。
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通过对管理软件进行业务组件化分析和组件服务化设计,使软件组件能够具备灵活的配置能力、扩展能力、共享能力、重用能力及组装能力等;通过动态企业建模平台,能够快速实现业务模式及其包含的各类应用资产的定制或个性化配置;通过提供业务模式库和业务模式管理、业务模式运行时检测、业务活动监控等工具,支持业务模式的创建、启用/停用、监控及改进评估等活动;提供了支持多业务模式并存及业务模式变化的个性化框架、应用资产管理、元数据管理、兼容性管理等基础技术设施。通过这些部分的相互支持或协作,该技术方案能够较好地解决在大型管理软件中实现“多业务模式并存”的问题。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
+1 你赞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