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浏览器变迁史 用户认可才是目的
- +1 你赞过了
4月8日,windows xp正式退役,IE6也随之一起退役,然而,这款在全球占有4.4%的份额的浏览器,在中国的占有份额却仍高达22.2%。
4月10日,UC浏览器正式推出电脑版,一直在移动界做得风生水起的uc浏览器在这个多屏时代也不甘示弱,正式进军PC领域。
对于普通人而言,浏览器就是我们连接世界的窗口。通过浏览器,我们才能领略到互联网世界的美好。而到现在,浏览器的发展已经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从刚开始的寥寥无几,到现在选择众多。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浏览器的发展史。
从全球来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94年NETSCAPE发布第一款浏览器,到2000年微软以81.53%的份额傲视其他浏览器,这六年可以说是浏览器的一战时间,在这六年里,1995年推出的IE经过5个版本的推出后,横扫对手。事实上,在微软发布IE2.0版本后三个月的1996年1月份,IE已经成为了当时国际市场上使用最广的浏览器。
第二阶段:从2001年到2009年,可以说是浏览器的二战时间,在这九年里,微软的IE浏览器虽然份额仍然位居市场第一,但是在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份额以后,微软的市场占有率就开始走下坡路,而Firefox则后来者居上,市场占有率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以上。同时,在这个阶段,更多的浏览器开始出现,浏览器的竞争开始激烈。
第三阶段:从2010年到如今这段被称为浏览器三战的时间里,微软的IE浏览器逐渐失去了浏览器老大的地位,不复当年的辉煌,而谷歌Chrome则高歌猛进,市场占有率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目前,在全球市场当中,IE、Chrome、Firefox三家浏览器呈三足鼎立的状态。
从国内来说,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以称为是永远不变的借鉴阶段,虽然国内的浏览器都有自己的视觉设计,但是其内核仍旧采用微软IE的内核,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但是就像此次UC浏览器PC版发布会时何小鹏所说的一样,在自身并没有能力研发出属于自己的内核,借鉴用户已经承认的的浏览器的内核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
第二阶段:国内浏览器的第二个阶段是借鉴与原创并重的双内核阶段。这个阶段,部分有实力的浏览器开始利用开源的浏览器引擎Webkit做产品,同时兼顾IE内核,毕竟IE的一个致命伤就是速度,在互联网时代,速度绝对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利用双内核既可以提升浏览器的上网速度,而且又能满足用户对于适配的需求。而于2008年发行的360浏览器采用的IE和Webkit的双内核,目前在国内的的占有率排在IE之后,位居第二,市场占有率为百分之二十八左右。
第三阶段:这个阶段也可以说是一个全球趋势,随着光纤入户、云计算时代的到来,浏览器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可以替代操作系统,同时,由于用户对于沟通的需求不断增长,让用户通过浏览器实现快速沟通也是浏览器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多屏的时代则呼唤多屏的应用,横跨多个设备的浏览器也是用户的需求之一。
其实,不论浏览器怎么样发展,首要的都是先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提供给用户最大的功能体验的同时,越能简单操作的浏览器就是好的浏览器。毕竟用户并不都是专业人士,使用什么样的内核,运用了什么样的设计他们并不懂,对于他们而言,傻瓜式地操作来实现天才般的效果才是最好的浏览器。未来的浏览器市场仍将交给所有的用户来选择。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