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人才匮乏魔咒的破解之道初探
- +1 你赞过了
身在ITS行业,总听到老总或经理抱怨现在ITS人才太匮乏、不好招聘,比如翻看100份简历也难以招到一个人、能入职的好毕业生太少、员工平均素质在下降、工资涨得太快承受不起……声声叹息背后似乎也没有什么解决办法,本文把这种现象称之为“ITS人才匮乏魔咒”。
透过现象看本质,本文认为产生这种“ITS人才匮乏魔咒”现象的原因主要是:ITS企业大多没有顺应形势“与时俱进”。
以ITS比较发达的北上广深地区为例,这些城市同时也是中国房地产最发达、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IT从业人员多是年轻人,刚到大城市里只有一个念头——“打拼”!第一步的目标无非是“安家”、“娶妻”等属于马斯洛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层次的东西,再加上中国“丈母娘”还都要求男方有房才肯嫁女,没什么家底的新IT从业者都要找“出路”。这个出路通常有两条,一是尽快高薪,或者一段时间有指望的高薪;二是依靠公司上市的股票发财,也有不少人做着创业梦。但ITS公司老板通常不这么看待此事,他们看到的是工资的上涨、成本的提高,为使公司合理运转下去,控制工资成了最基本的手段。然而公司的这个手段是和新IT从业者的发展之路违背的,同时老牌产品公司、互联网公司、甚至互联网新锐公司均打出“高薪”标语吸引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IT从业者们这种“选择”形成的群体效应,最终产生了“ITS人才匮乏魔咒”。
ITS公司想通过控制人均成本的方式实现利润其实是“惰政”。面临人员成本上升使产业利润率下降现象,中国各产业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曾经历过,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如此,此问题唯一正确的解几乎都是:通过有效提高单体生产效率,以实现员工收入提升、企业利润提高的双赢目标。为了生存和发展,ITS企业必须主动打响“人才竞争战”。
首先,必须提高生产效率,尽量提高员工收入,让员工看到希望。
通过适当提高有效工作时间、使用众包方式解决用人波峰波谷的浪费、精细用人等手段提高公司生产效率,从而为提高员工收入提供可能性。
一个行业内各公司薪资水平一般是正态分布的,具有绝对薪资优势的公司很少,从目前水平看,如果现在ITS公司员工总收入能提高20~30%的话,就能在整个IT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这时候,无论是招聘、学苗问题都能有很大程度的缓解,公司品牌竞争力也会得到提升。
其次,设计一个阶跃的薪资梯队,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才梯队。
本文作者一向推崇“2-3-4”制,就是2个人、拿3人工资、干4个人的活,反对“1-1-1”这样的管理模式。从薪资体系设计上,建议尝试“学徒-师傅/淘汰”的薪资体系,可以设计学徒-师傅之间有一个较大的薪资阶跃。为了争夺学苗,学徒上来的薪资就不能低,但是在学徒期(例如软件工程师2~3年)涨薪幅度可以不大,学徒期过后,要么升级为师傅,薪资大幅度阶跃(如提升50%~100%甚至更高),要么被淘汰出局。这可能是整体上最经济、且各方满意度最高的方法。
从这两点看来,jointforce平台为企业“人才竞争战”提供了机会。jointForce平台作为IT服务众包平台,旨在帮助IT服务企业实现无界化,组织社会资源进行提交,藉助任务与工程师之间双向选择, IT服务公司能有效提升作业执行效率,裁汰冗员,同时IT服务从业人员能在平台上赚钱。
jointForce平台提出ITS公司与互联网公司竞争人才的策略建议。
第一,不与成名的大互联网公司、产品公司、创新公司直接竞争。过去的十年是热热闹闹的互联网创新、移动互联网的十年,形成了BAT的巨头格局,所沉淀的资源为其业务带来持续的高附加值,这些高附加值让它们能请得起更高薪资的员工,可实际上,加入BTA这样的公司也不见得就有前途,需要学的新技术甚至从头开始,得不到领导重视,也无法加入核心团队,收入也没有提高多少。
第二,不和烧钱的新兴互联网公司抢资源。现在互联网公司兴衰的周期越来越短,就像雷布斯说的“互联网思维就是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个“快”体现在人才上就是不惜代价挖人,甚至整个团队地从腾讯、京东这样老牌互联网公司挖人。面对这种疯狂的做法,建议ITS公司还是退避三舍、冷静决策;同时,由于目前的创新越来越难,投资人变得越来越慎重,新兴互联网公司也越来越难获得成功,所以,这样的公司实际上也越来越少。
第三,ITS企业与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平等竞争人才。ITS虽“老”但占了个“稳”,产业规模每年持续20%速度放大,项目收入有保障,IT从业者只要练就一手绝活照样高薪无虞。互联网虽“新”但是”险”,新业务、新模式创新失败率大大增大,Copy to China能抄的也抄得差不多了,颓废的老互联网公司就不说了,基本失去了竞争力,新兴互联网公司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上市可能性”。本文认为,当前这个阶段,新互联网比较看好传统产业互联网转型,但是认为这类转型还是应由原产业大佬公司完成,而不是纯互联网公司的菜。综上,与这些互联网公司相比,如果薪酬、辛苦程度不是差别甚大,员工很可能在稳定和冒险之间做选择,ITS公司尚有50%的胜算。
传统的ITS公司首先打的是“客户争夺战”,其次完成的是“运管系统建设的攻坚战”,现在是时候打“人才争夺战”了!
最新资讯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