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OD与社交化做推手——看英特尔的IT运维
- +1 你赞过了
前不久,笔者在微博上曾看到有人放言,“近十年的概念在企业应用中没有一个落地产生实效。”虽然此人所指的IT概念落地难的现象确实存在,但也并非像他说的这么绝对。近期,英特尔又公布了其一年一度的IT业绩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我们看到像“BYOD”、“企业社交化”一类的时髦概念已经在这家企业的IT运维中发挥作用。
英特尔已经连续12年公布其IT部门绩效报告,最新的报告显示,英特尔2012年的IT预算占总营收的2.53%,平均花在每位员工身上13600美元。其数据中心中心数量大幅锐减,从2011年的87个减少到2012年的68个;而虚拟服务器的占比则在两年内从42%提升到75%。此外,个人电脑服务请求的处理速度,也提升了50%。
BYOD与社交化做推手
值得关注的是,BYOD政策推出两年来,目前已经有四分之一员工申请使用。员工自带装置的数量从推行第一年的8千5百台,成长到2012年的2万3千5百台。依据英特尔制定的指标,也就是由员工满意度以及工作效率的自我评量结果,员工使用自己的设备上班后,工作效率因此提升,并且平均每人每天节省了57分钟,累计2012年省下的工作时数达到500万小时。
虽然前面的数据统计看起来英特尔花在每位员工上的IT预算够多的,但对于英特尔这么一个“赚钱”的公司来说,“500万小时”显然价值更大。
在社交化方面,英特尔的策略是要集思广益,经过社交平台整合所有员工的意见与专业。英特尔资讯部日本暨北亚区经理邱天意表示表示,过去英特尔的员工,大多是通过电子邮件往返沟通与提供支援,现在依据每位员工与技术专长所建立的社交运算平台,则可快速筛选出适合协同作业的团队成员。此外,英特尔的社交平台还引进了游戏性思考的机制,让员工能够从不同的专业领域参与高层决策,比如产品销售预测等。2013年,社交平台仍是英特尔的发展计划之一。
可以看出,这些前沿的IT概念已经深入渗透到英特尔的IT运维当中去了,它们已经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产生了实质的作用。不过,我们需要清楚的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像英特尔这么成功应用。先进IT概念的应用要建立在本身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与企业规模上,这就像教一个小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并非是在合适的时机。并且即使让他去学奥数,很有可能造成的结果是拔苗助长,让他迷失了方向。
经历了时间考验
英特尔内部在推进BYOD的时候也并非一帆风顺,通过观察BYOD在英特尔内部的逐渐普及应用,也给其他企业做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据了解,英特尔从2010年开始导入BYOD专案计划,由当时英特尔总部CIO(Diane Bryant)提出。那时企业内部使用移动装置的风潮还不盛行,内部对BYOD有不少的质疑声浪,但Diane Bryant仍坚持导入,邱天意转述她当时对员工承诺:“我一定会让每一个员工快乐。”
导入BYOD的缘由,来自英特尔内部iPhone使用者的需求,当时有不少员工开始要求在自己的iPhone上收发公司的电子邮件。
而从IT部门角度来看,邱天意表示,若企业不管制,让员工自行将公司邮件转寄到私人信箱,会增加企业资料外泄的风险,不如直接开放员工在智慧型手机上收发邮件,再由IT部门管理这些手机使用邮件的行为 ,反而能减少风险。因此,英特尔才开始导入BYOD计划。
许多企业导入BYOD时,在一开始会只先开放高阶主管使用,但英特尔则是先从公司内部有兴趣的员工开始,例如全球6千多名员工的英特尔资讯部门。一开始,大约开放几百个员工加入测试,并且不只是开放美国地区的员工试用,也邀请全球各地据点的员工加入BYOD计划。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试点与普及之后,目前英特尔已经开始提供APP服务。这些APP除基本的行事历、电子邮件、联络人资料外,还包括一些工作应用App,例如业务系统、产品规格、会议室预约、社群沟通平台等。英特尔已经推出了将近50个内部APP。
邱天意表示:“BYOD已势不可挡,如果企业不制定标准加以管控,每个员工也会以自己的方式进行BYOD,带自己的设备上班,这样可能会为IT带来更高的风险,与其如此,企业不如主动投资IT建设,探寻BYOD如何为企业带来的工作绩效。”
但笔者认为,虽然英特尔的内部实践是一个非常成功非常典型的案例,但企业是否要实行BYOD或者社交化,还要根据自身的企业规模与信息化程度来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